- · 《粮食与油脂》数据库收[08/03]
- · 《粮食与油脂》栏目设置[08/03]
- · 《粮食与油脂》刊物宗旨[08/03]
- · 《粮食与油脂》征稿要求[08/03]
- · 《粮食与油脂》投稿方式[08/03]
关于“粮食危机”三个不为人知的真相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四大粮食的财务报表 来说明问题。 双方既不会交叉,交易模式也完全不同,前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“谈判市场”,靠国家之间的谈判决定采购价格,后者
双方既不会交叉,交易模式也完全不同,前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“谈判市场”,靠国家之间的谈判决定采购价格,后者则是一个高度的“自由市场”。
比如嘉吉主导的美国玉米出口和路易达孚主导的非洲主粮贸易。而且从嘉吉、邦吉、ADM、路易达孚的净利润来看,2021四大粮商净利润加起来不到120亿美元,净利率不足4%,低于过半A股上市公司。
显然,粮食贸易不是一门“轻松”的生意。
似乎一场新的粮食危机迫在眉睫。
最后,全球粮食安全更多是一个经济问题,而非社会问题。
有关粮食重要性的形容,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曾说过:谁控制了石油,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;谁控制了粮食,谁就控制了全人类。
中国人民对粮食的朴素情感往往会对标古代史记描述中的“易子而食”“千里无鸡鸣”,实际上现代社会的“粮食危机”和古典时代有很大的不同。
首先,现代社会大部分粮食谷物并非被人类直接食用,而是作为牲畜的饲料,牲畜消耗了70%的玉米以及几乎全部的大豆。
其次,现代社会的“粮食危机”往往不来自于农作物的减产,而往往由供应链的不顺畅、不流畅引发。
因为全球农业大分工之后,出现了两个新的趋势:首先,中国、欧盟、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采取“弃牲畜口粮、保人类口粮”的策略,保护水稻、小麦、糖料,放开玉米、大豆、大麦。
换句话说,全球几乎一半的粮食被用作喂养牲畜,所以“粮食危机”是一个层次分明的词汇。对欧美发达国家来说,粮食安全关乎牛肉自由,对中国人来说,粮食危机可能更多体现为猪肉自由。
袁隆平院士也说过:“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,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”。
第二个趋势,则是美洲和澳洲各国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玉米、大豆、糖料,然后将大部分产量出口到东亚和西欧,如美国、巴西、阿根廷三国出口了全球50以上的糖料、70%以上的玉米以及95%以上的大豆。
嘉吉、邦吉、ADM、路易达孚四大粮商操纵市场的阴谋论调也在近期开始传播,更让事件蒙上一层阴影。
虽然经过近5年的国储轮出,玉米2.5亿吨国储库存基本清空,现在更多是常态化的收储放储、新陈代谢,水稻库存也下滑到了1.5亿吨,但仍然可以供中国人食用8-10个月以上。
2021年四大粮商总营收在3000亿美元左右,其中近半的收入来自加工、运输和金融投资,考虑到全球1.5-2万亿美元的粮食贸易规模,四大粮食的粮食贸易占比可能在10-15%之间。
而且两国都是油气开采接近自给自足的大国,美国单日石油开采量长期维持在1100-1200万桶(7桶约为1吨)之间,而巴西单日石油产量也接近300万桶,与中国在伯仲之间。
文章来源:《粮食与油脂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yy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2/166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