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旧文新读,多有顿悟

来源:粮食与油脂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0-03 17:2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经典的课文,是诱发人们思考的载体。那些在小时候学过的课文,时隔30年,带着自察自省的心再去读、去听,竟有着别样的收获和启迪。 案例一:《小马过河》。这是一篇童话,讲的

经典的课文,是诱发人们思考的载体。那些在小时候学过的课文,时隔30年,带着自察自省的心再去读、去听,竟有着别样的收获和启迪。

案例一:《小马过河》。这是一篇童话,讲的是马妈妈让小马把一袋粮食送到河对岸的村子里去。面对一条没有桥的小河边,小马不知河水的深浅,问正在吃草的牛伯伯,牛伯伯说不深,才到它的小腿。在小马准备过河的时候,小松鼠突然阻拦,告诉它这条河水可深了,前两天自己的一个伙伴才掉进这条河里淹死。小马不知所措,只得驮着粮食回家,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马妈妈。妈妈没有直接告诉小马谁的话是对的,而是要它自己去试一下。小马小心地试探着,最终一步步地淌过了河。这时,它才知道河水的深浅,即不是牛伯伯所说的那么浅,同样也不是小松鼠说的那么深。

30年前的理解:不管什么事情,都需要自己勇敢地去尝试,才能知道真相。今天重读的感触是:人在自己成长的过程中,面临诸多的“第一次”。此时,我们都是迷茫的小马,固然大胆尝试很重要,但尝试前的请教、咨询同样必不可少。故事中的老牛和松鼠,其实为小马划定了河深浅的区间,小马才能心中有数,不恐惧、不轻视地“小心试探”。作为校长,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决策,决策的失误是根本性错误。因此,在每项重要决策之前,我都做一回“小马”,广泛征询,深入了解,在对事项本身充分认识,对困难和问题做好足够的预测后,再做决策和安排。不愚蠢地冒进,也不畏缩保守,追求明智的稳健。

案例二:《桃花心木》。此文的作者是林清玄,文章讲述的是他乡下老家一个种桃花心木的人。此人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按照固定的规律给树苗浇水,然而最怕干旱的桃花心木树苗却长成了大树。

30年前我的理解是:作者用种树比喻育人,只有在不确定中经受住考验的人,才能长大成材。如今,为人师为人母,常反复玩味种树人的话:“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,种树是百年的基业,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。所以,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。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,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,它几天下一次?上午或下午?一次下多少?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,树苗自然就枯萎了。但是,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、拼命扎根的树,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。”我们做教育、做父母,干的是百年树人的事,核心是让孩子适应社会,学会生活。而如今,我们的父母为孩子准备好一切生活所需,为孩子过滤掉生活的所有风雨。我们的孩子不仅生活在“温室”,而且长在“蜜罐”。如此太充分、太及时的给予,很容易造就孩子的自私、依赖、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。

延伸到管理上,也是同样的道理。管理的要义是让员工养成自律的习惯,太规律的监管只能建立员工的应激机制,只有不确定、无规律的监督,才能锻炼员工自觉、自律。

案例三:《猴子捞月亮》。此文讲的是一群猴子在井边玩耍,井里有月亮的影子,猴子们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,他们就想办法,依次倒挂起来,一只老猴子抬头一看,才发现月亮仍然在天上。

小时候,我嘲笑猴子的愚蠢,自以为懂得了“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筋,多思考,要做好调查研究,不要别人怎么说就不假思索地怎么做”的道理。如今,在社会生活中,在工作上,几乎每天都上演着猴子捞月亮的故事:作为教师,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,可能有些同学或者班干部反映的问题,我们常不加调查甚至不假思索地武断处理;作为管理中层,学情、教情调研蜻蜓点水;作为生活中人,对道听途说的传言评价不加辨别,以讹传讹……我们是否也是故事中的“猴子”?

案例四:《我要的是葫芦》。这是一篇寓言故事。讲的是一个种葫芦的人,每天只关注葫芦的长势,而对叶子上的蚜虫视而不见,最终他也没有得到葫芦。

小时候,我们嘲笑种葫芦人的愚蠢:“哈哈,笨蛋,竟然不知道叶子蚜虫和葫芦的关系。”如今,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扮演着“我要的是葫芦”的愚蠢人:看看我们的教育,许多家长望子成龙,不惜代价用各种补习班把孩子的时间塞满,不管孩子的心理和思想是否生了“蚜虫”,只想得到优异的成绩;一些不法商人,只想到财富的积累,甚至用伪劣产品牟取利益。追求“葫芦”的结果没有错,但不择手段,或只追求“我要的是葫芦”,那就大错而特错了。

案例五:《皇帝的新装》。这是一篇童话,它讽喻了那些喜好阿谀奉承以致出丑而不自知的人。小时候,我们嘲笑皇帝的愚蠢。现今我们知道,任何人的内心都住着一个喜欢被吹捧的自己。特别是现在自媒体时代,做了一点点工作就即时无限宣传,哪怕是最本质的,然后是许多言不由衷的点赞;在人与人的相处模式中,只能表扬不能批评,评价中只能赞美不可建议,被吹捧填满的心胸越来越狭隘,被吹捧障目的视野越来越短浅。人与人之间也因为不真诚的赞美而变得虚假而做作。

文章来源:《粮食与油脂》 网址: http://www.lsyyz.cn/qikandaodu/2020/1003/417.html



上一篇:利滚利 驴打滚
下一篇:一气喝了八碗汤面

粮食与油脂投稿 | 粮食与油脂编辑部| 粮食与油脂版面费 | 粮食与油脂论文发表 | 粮食与油脂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粮食与油脂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